
一、破茧成蝶:七村抱团织就致富网
江西省桃溪乡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菌菇大棚里已是一片繁忙。村民李文娟熟练地采收着平菇,指尖划过菌盖的湿润触感,仿佛触碰到了实实在在的好日子。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镇,如今因小小的菌菇焕发新生 ——2024 年 4 月,桃溪乡整合 7 个行政村资源,推出 “跨村产业联盟” 模式,将闲置校舍改造成菌种培育基地,荒坡地变身标准化大棚,硬是在红壤丘陵间蹚出一条产业振兴路。
二、三位一体:创新模式激活内生力
(1)强村公司统筹运营
由 “桃溪绿韵农业” 强村公司牵头,构建 “产业联盟 + 致富能人 + 农户” 的三位一体合作架构。公司投资 300 万元建设菌棒生产车间、冷链仓储和电商直播间,实现从菌种培育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运营。在坪溪村的智能大棚里,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通风系统根据指令自动启停,这种现代化管理让菌菇产量比传统种植提升 40%。
(2)能人农户双向赋能
致富能人周建国带着 20 年的种菇经验入股联盟,不仅负责技术指导,还以 “保底收益 + 超产分红” 的方式与农户绑定。农户王大叔算过一笔账:”加入联盟后,我家 3 个大棚年产平菇 4 万斤,按每斤 3 元的保底收购价,年收入就有 12 万,比以前种水稻强太多了!” 这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原本分散的小农户变身产业工人,日均增收 100 元。
(3)集体农户共享红利
联盟创新设计 “15% 利润反哺” 机制,每年从净利润中提取 15% 注入村集体账户。这笔资金被用于修建灌溉水渠、安装太阳能路灯,惠及全乡 1.2 万村民。在板溪村,村支书指着新修的文化广场说:”去年用联盟分红修了这广场,现在早晚都有村民来跳广场舞,村子热闹多了。”
三、链式发展:从单一种植到产业矩阵
随着 “桃溪仙菌” 商标成功注册,乡里乘势拓展产业链:
- 加工增值:引进烘干设备,开发香菇脆片、菌菇酱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 3 倍;
- 农旅融合:推出 “菌菇采摘游”,周末日均接待游客 200 人次,带动农家乐增收;
- 数字赋能:搭建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将菌菇销往全国,线上销售额占比达 35%。
这种链式发展让菌菇产业从 “单打独斗” 变为 “集群作战”。据农业部门测算,联盟年产菌菇 20 万斤,带动就业 300 余人,预计 2025 年净利润可达 150 万元,较首年增长 150%。
四、振兴密码:激活乡村的造血基因
桃溪模式的核心在于激活了三重内生动力:
- 资源整合力:盘活闲置校舍、荒地等沉睡资源,实现 “变废为宝”;
- 技术穿透力:农业部门派驻专家团队,将标准化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 利益联结力:通过股份合作、利润分红等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
当夕阳染红菌菇大棚的塑料薄膜,李文娟揣着当天的工钱走出基地。她身后,新一批菌棒正被送入培养室,如同一个个孕育希望的摇篮。桃溪乡用小菌菇做大文章,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探索出一条资源整合、能人带动、集体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 在这里,每一朵菌菇都在讲述着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动人故事,每一寸土地都在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