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时节,双牌县五星岭乡的梯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一支由乡纪委、财政所、农业农村办组成的核查小组,正踩着露水穿梭在田埂上。他们手持土地承包确权证,对照卫星遥感影像,逐块核验耕地种植现状 —— 这场覆盖全乡 6 个行政村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核查行动,正在织密惠农资金的 “防护网”。
一、田间地头的精准核验战
“李大叔,您家申报的 5.8 亩稻田在哪块?我们得实地看看。” 核查员小王翻开台账,与农户李建国核对信息。在海拔 800 米的大坪村,核查小组采用 “三对照” 工作法:对照二轮延包台账核权属、对照现场实拍图核地类、对照种植作物核性质。针对山区耕地碎片化特点,他们引入无人机航拍辅助定位,对坡度 25 度以上耕地、非粮化地块等负面清单进行重点标注。
在核查过程中,乡纪委全程跟进监督。上周,核查组发现某村存在 2 亩撂荒地申报补贴的情况,当即取消了农户的补贴资格,并在全乡通报。”政策落实容不得半点马虎。” 乡纪委书记唐伟表示,”我们对虚报冒领行为实行 ‘ 零容忍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二、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补贴政策家喻户晓,五星岭乡创新推出 “三上门” 服务:政策上门解读、申报上门指导、疑问上门解答。财政所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补贴申领手册》,用方言录制政策解读音频在村广播循环播放。在长滩村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办主任徐玉兰正指导农户通过 “湘农云”APP 线上申报,”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申报,效率比以前提高了 3 倍。”
针对老年农户居多的现状,乡里组织青年干部成立 “助农申报队”,帮助 200 余户缺乏智能手机的家庭完成信息录入。这种 “线上 + 线下” 的立体宣传模式,使政策知晓率从去年的 75% 提升至 98%。
三、长效监管的制度创新
在完成实地核查后,五星岭乡建立起 “三级联审” 机制:村级初审公示、乡级复核抽查、县级终审备案。所有补贴数据同步接入财政惠民补贴资金 “一卡通” 系统,实现从申报到发放的全流程电子化留痕。乡财政所所长戴程展示着系统后台:”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可追溯,就像给补贴资金装了 ‘GPS’。”
为防止 “边核查边违规”,乡里还设立了举报热线与微信监督平台,对核查中发现的 2 起疑似违规线索,已移交乡纪委进一步调查。这种 “核查 + 监督 + 整改” 的闭环管理,让惠农政策真正成为滋润农田的 “及时雨”。
当夕阳为五星岭镀上金边,核查小组的工作日志已记满整整 3 本。田野里,刚插上的晚稻秧苗在风中摇曳,仿佛在为这场守护耕地的行动点赞。五星岭乡用脚步丈量土地,以担当守护民生,让每一分惠农资金都精准滴灌到百姓的 “粮袋子” 里,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土地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