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镇:从“一时净”迈向“长期美”的人居环境革新之路

人居环境“蝶变”: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清晨6点半,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客路镇林排村,鸡鸣声刚刚响起,两名村干部便拿起扫把出门,沿着村道清扫起来。随后,几位村民也默契地加入,大家分工合作,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客路镇各个村庄已成为日常。

客路镇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指引,聚焦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治理核心任务,通过创新多元筹资治理新模式,从硬件升级、机制保障、队伍优化和宣传引领等多方面发力,实现了镇村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转变。

多元筹资:破解垃圾治理资金难题

曾经,林排村是当地的“脏乱差”典型,村道泥泞,垃圾随意堆放,家禽散养,污水横流。2021年,林排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投入资金完成了15条自然村排污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然而,整治热情消退后,资金短缺问题接踵而至,垃圾又开始堆积。

2021年,客路镇党委书记陈兵在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上强调:“垃圾治理不能只靠一时热情,必须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为此,客路镇创新试点“三个一点”筹资模式,即村民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乡村能人捐一点。各村(社区)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结合村庄经济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科学制定村民缴费标准。个别村长期居住在外的群众收取50元/年·户,常住群众收取100元/年·户,个别村按照实际情况每户收取5 – 10元/年·人,特殊困难家庭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可予以减免。同时,村集体从集体经济收益中划出部分资金作为环境卫生专项补贴,乡村能人则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定向捐赠等方式持续注入资金。

这一模式率先在林排村试点成功后,在全镇推广。今年以来,全镇累计购置2000个垃圾桶,新建10个垃圾收集点,新增85名保洁员,订购46辆垃圾清运三轮车。截至7月中旬,9条行政村开始筹资运作,所有垃圾配置缺口设施基本补充到位,实现自然村全覆盖,从硬件上为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群联动:凝聚人居环境整治合力

“干净客路你我他,环境整治靠大家。”连日来,贴着环保标语的宣传车穿梭在镇区大街小巷,云喇叭里的环保宣传语回荡在各个角落。

在环境整治攻坚战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包片,机关干部全员下沉,与村民一起清理房前屋后堆积多年的杂物,疏通堵塞的排水沟渠,拆除乱搭乱建的鸡舍鸭棚。上塘村村民李大爷以前习惯将农具堆在门口,看到村干部帮忙打扫卫生后,不仅主动清理了杂物,还加入了村里的义务保洁队。

客路镇人大主席林宏茂说:“每条村就像是一个小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家园建设好、爱护好。”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觉干”,实现了参与热情的高涨,成为人居环境提升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此外,客路镇创新开展“卫生户”“文明户”评选活动,每月组织评审小组对村民家庭环境卫生进行量化评分。评选出的先进家庭不仅能获得荣誉挂牌,还能得到生活用品奖励。这一举措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让“讲卫生、爱环境”在客路镇蔚然成风。

延伸发展: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

客路镇不仅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成效显著,还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工作。

曾经坑坑洼洼的金河路,如今已完成全长1公里的“白改黑”路面提升,沿途路灯、行道树及人行道也进行了改造。新铺的沥青路面泛着光泽,两旁新栽的树苗随风摇曳,通行更顺畅,休憩更舒心,绿化更有致。

在美丽碧道二期工程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场地平整、休憩设施增设以及河堤清理等工程,预计今年九月完工后将打造成为客路镇休闲打卡新地标。

客路镇还注重产业振兴,成功引进金岭集团投资约5200万元建设生态红糖加工厂,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年产优质红糖4500吨,为周边村庄提供就业岗位约120个,将传统农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如今,客路镇正以“绣花功夫”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从焕然一新的金河路到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从优化提升的河道景观到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一幅“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