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天里,人体经历了长时间的高温消耗,很容易出现津液亏虚、脾胃虚弱等问题。
此时养生要以 “清润、调理、滋补” 为核心,借助药食同源的食材进行温和调理。
以下 10 款养生汤品源自民间传统智慧,针对咳嗽、肝脾失调、睡眠不佳等常见问题,做法简单且适用性广,适合全家饮用,助力大家平稳过渡季节交替。
一、白萝卜雪梨止咳汤
食材:白萝卜、雪梨 1 个、冰糖、红枣
做法:
把白萝卜洗净去皮切片,雪梨洗净切片,放入锅中。
加入三个大红枣,几粒冰糖,倒入开水没过食材,小火煮 20 分钟就可以了。
小贴士:
有痰咳嗽用萝卜皮和雪梨皮,干咳则用萝卜肉和雪梨肉,要对症选用;
每天喝 1 次,连续喝 3 天为宜,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喝。
二、雪梨鱼腥草清咽汤
食材:雪梨、鱼腥草、老冰糖、清水、红枣
做法:
雪梨去皮切块,鱼腥草洗净剪成小段;
往锅中放入鱼腥草、雪梨、冰糖、红枣,加清水大火煮开,转成文火煮 10 分钟即可。
小贴士:
鱼腥草味道微苦,可以适当增加冰糖来调节口感;
适合喉咙有痰、咽喉不适的人,每周喝 2-3 次。
三、菊花莲子养肝汤
食材:菊花、莲子(去芯)、红枣、枸杞、清水适量
做法:
将菊花、莲子、红枣加水煮 30 分钟;
关火前 5 分钟放入枸杞,搅匀就可以了。
小贴士:
莲子去芯能避免有苦味,适合肝火旺、容易烦躁的人;
每周喝 1-2 次,空腹饮用效果更好。
四、苹果玫瑰养颜汤
食材:苹果、桑葚、黄芪、玫瑰花、冰糖适量、枸杞、纯净水
做法:
把苹果切块,黄芪加水煮 15 分钟左右;
放入枸杞、冰糖、纯净水一同放进锅中;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10 分钟,撒入玫瑰花、桑葚即可,苹果也可以一起吃。
小贴士:
玫瑰花要选用无硫品种,避免刺激肠胃;
适合熬夜后脸色蜡黄的人,每天喝 1 次,可以代替茶来喝。
五、茯苓陈皮祛湿汤
食材:茯苓、陈皮、山楂、黄芪、清水适量
做法:
把所有食材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15 分钟,取汤饮用。
小贴士:
黄芪的用量不宜过多,以免上火;
适合饮食油腻、久坐不动的人,每周喝 2-3 次,空腹饮用。
六、车前草红枣汤
食材:车前草(新鲜)、红枣、生姜、红糖、枸杞、清水
做法:
车前草加 1 勺盐、500 毫升清水浸泡 10 分钟,然后洗净;
红枣剪开,生姜切片;
锅中放入车前草、红枣、姜片、红糖、枸杞,加清水大火煮开,转文火焖煮 20 分钟,取汤饮用。
小贴士:
车前草性寒,加入生姜、红糖可以中和寒性;
孕妇及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饮用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
七、丝瓜瓤通络汤
食材:干丝瓜瓤、生姜、去核大枣、花椒、鸡蛋(可选)、清水适量
做法:
把丝瓜瓤、生姜、大枣、花椒放入锅中,加清水大火煮开;
转小火煮 20 分钟,加入鸡蛋(整颗或搅散),煮到蛋熟,吃蛋喝汤。
小贴士:
丝瓜瓤要选用干燥无霉变的,可提前浸泡 10 分钟;
适合风寒湿引起的关节不适,每周喝 1-2 次,避免过量。
八、红枣黑豆养肝汤
食材:红枣、黑豆、莲子、清水适量
做法:
黑豆提前浸泡 1 小时,红枣去核,莲子去芯;
所有食材加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 30 分钟,取汤和食材一起吃。
小贴士:
黑豆要煮至软烂,更易被吸收;
适合肝血不足的人,可加少许红糖调味,每天喝 1 次。
九、苹果橙香热饮
食材:苹果、橙子、柠檬、大枣、枸杞、黄冰糖适量、清水适量
做法:
苹果切块,大枣去核,与橙子片、柠檬片、黄冰糖一同放入锅中;
加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 5 分钟,撒入枸杞焖 2 分钟即可。
小贴士:
柠檬片最后加入,避免久煮产生苦涩味;
适合熬夜后饮用,可以代替茶频繁饮用,每天 1 剂。
十、焦米姜枣茶
食材:小米、姜丝、红枣、清水适量
做法:
红枣剪开;锅中不放油,小火翻炒姜丝至卷曲;
加入红枣、小米,继续翻炒至小米呈淡焦黄色,盛出放凉;
取 2 勺炒好的食材,用开水冲泡 5 分钟,代替茶来饮用。
小贴士:
翻炒时要不停搅拌,避免炒糊;
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晨起空腹饮用,每次用量不宜过多。
三伏后养生重点在于 “缓调”,以上汤品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坚持饮用,避免急于求成。结合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才能更好地调理身心,为秋季的健康打下基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