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炖牛肉面的精髓在于耐心与细节:把牛腱子切成骰子般的块状,用滚水焯肉以锁住鲜味,牛骨和香料慢炖三小时直至汤呈乳白色,分三次加入食盐调味。面条要带有硬芯,汤不要没过面条,先品尝汤再吃面,最后咀嚼肉块 —— 好汤最忌急躁,三小时的等待能换来唇齿间胶质的黏连感。
灶上的那锅汤已经咕嘟了快三小时,厨房里飘散的香味让邻居来敲了两次门。今天就说点实在的,清炖牛肉面想要做到鲜而不腻,真不是随便丢块肉煮一煮那么简单。肉要选牛腱子或肋条,带点筋膜的炖出来才够味,别轻信那些花里胡哨的部位推荐。切肉也很有讲究,切成骰子块最合适,两指宽见方,太小了煮烂后容易捞不着,太大块里面又不容易入味。
焯水这一步很容易出错。冷水下肉?错了!要等水滚得冒大泡时再把肉放进去,当血沫子噗噗往外冒的时候,用漏勺贴着锅边转圈撇除,动作要快。肉块变成灰白色后马上捞起来,多煮三十秒肉质就会变老。见过有人焯完肉后用冷水冲?这样肉会立刻收紧,后面就算炖三小时也回不来了,捞出来晾干就行。
汤底才是这道面的灵魂。把牛骨棒敲开露出骨髓,和焯好的肉块一起放进深锅里。水要一次加足,中途不要续水!姜要拍扁而不是切片,葱挽成结,香料只需要三样:两颗八角,三片香叶,一小块拇指大的桂皮。火候这件事急不得,水滚开后转成小火,锅盖留一条缝,水面刚冒出虾眼泡的状态是最好的。两个小时过去汤色还是清的也别慌张,三个小时后肯定会变成乳白色。
调味的时机要把握准确。当肉块能用筷子轻松扎透时再放盐,放早了肉会变柴。盐要分三次加,每次加半勺,用汤勺从锅底兜底搅拌三圈。尝咸淡时不要直接舀滚烫的汤,盛半勺吹凉后再试。有一次学徒往锅里撒了一把味精,被我连锅端去浇花了,这汤喝的就是牛骨自身的甜鲜。
煮面的方法也有讲究。生面条要用宽水旺火煮,在滚水里打三个旋后就捞出来,带有一点硬芯会更好。碗底先浇一勺滚汤烫热,把面条摆进去,牛肉块铺在面上,最后冲汤。想撒点东西?与其撒葱花,不如切两片薄芹菜梗,清香又不会抢了汤的味道。汤不要没过面条,留半指的距离让香气往上窜。用筷子先喝汤再吃面,肉留到最后咀嚼,筋膜的胶质能黏住嘴唇才叫到位。
火候差一点的汤喝起来就像刷锅水,肉也会柴得塞牙缝。上周教徒弟看火,转头他就去刷手机,结果汤熬成了半锅渣。炖汤必须守在旁边,搬个板凳坐在边上,撇去浮沫、调节火苗、闻着香气的变化,在这三小时里,汤在锅里慢慢熬煮,人也在灶前慢慢领悟。好汤和急火是相冲的,你越是催它,它就越会给你脸色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