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高龄老人患白内障 何时干预最好?

红网时刻新闻 7 月 21 日讯(通讯员 谢帆)近日,茶陵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成功完成了一例 98 岁高龄老人的白内障手术。该患者 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伴有视物模糊症状,且情况持续加重,已严重影响到日常起居。入院检查后,患者被确诊为双眼老年核性白内障,同时合并右眼黄斑前膜、双眼干眼症,眼部情况较为复杂。医疗团队通过对眼部结构的检查以及全身基础状况的综合评估,为其制定了个性化诊疗方案,顺利实施了 “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 + 人工晶体置入术”。

高龄白内障:不止是 “看不清”,更有 “失明风险”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老化混浊而导致的视功能障碍,在高龄人群(80 岁以上)中存在特殊性:

这类人群的晶状体混浊程度大多较为明显,且常常合并其他眼部退行性病变(如本次病例中患者的黄斑前膜、干眼症),这使得视力下降的进程更快、造成的影响更直接;部分患者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基础疾病,进一步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

高龄白内障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视功能持续恶化,甚至发展为低视力或失明,这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自主性,加重家庭的照护负担。因此,对于高龄白内障的干预,核心不仅是 “提升视力”,更在于 “阻止恶化、保留现有的视功能”,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一份保障。

年龄不是 “坎”,“睛” 准评估是前提

很多人认为 “年纪太大,做手术没必要”,但在临床中,高龄并非白内障手术的 “禁区”—— 关键在于通过专业的综合评估,判断手术是否能帮助患者避免视力进一步恶化。

术前全面评估及诊疗过程需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 术前评估:全面检查眼部各项参数,同时对心、肺、血压、血糖等全身基础指标进行评估,排除手术禁忌证;
  2. 方案制定:结合患者的眼部合并症及全身状况,选择微创技术以减少创伤;根据眼部解剖特点挑选适配的人工晶体;
  3. 术后管理:针对合并症制定辅助治疗方案,定期随访监测视功能的变化。

高龄人群白内障的应对建议:早关注,为生活留 “余地”

  1. 早期筛查:若出现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畏光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及病情进展的风险;
  2. 理性看待干预价值:高龄患者及家属应了解,白内障手术的主要目标是阻止视功能进一步恶化,而非单纯追求视力的大幅提升,重点要关注手术能否帮助患者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视觉能力;
  3. 配合全程管理:确诊后应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如需手术则配合完成术前评估,术后严格遵循护理指导(包括用药、用眼习惯调整等),以维持视功能的稳定。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