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学会瑶族秘传大化韭鲜汤

2018 年去广西高基瑶寨时,当地老师傅教我熬制这道韭鲜汤,刚开始我还对鱼和羊同煮的做法心存疑虑,甚至差点扔掉锅铲。可当那锅汤端上桌,整桌人都只顾着喝汤,只剩下吸溜的声响,让人彻底折服。

制作这道汤,食材得选对:七百弄山羊肉和红水河里的活鱼是关键,菜市场的冷冻货可不行。羊肉要现宰的腿肉,带点肥膘口感更佳;鱼不用选大的,巴掌宽的鲫鱼或鲤鱼就很合适。韭菜则用本地那种鲜嫩多汁的小韭菜。

羊肉剁成块后先过水,记住要冷水下锅,把血沫子撇干净。可别图省事用热水,那样肉会立马收紧,鲜味就全被锁在里面了。煮羊肉的水要留着,这可是珍贵的汤底。处理鱼要利落,把腮抠干净,肚子里的黑膜也得刮掉,鱼身斜划三刀,别太深。

铁锅烧热后,放一勺山茶油,把鱼放进去,别急着翻动,等贴着锅的那面定型,煎到两面金黄就可以了。瑶寨老师傅说,鱼煎老了汤会发苦。这时,羊肉汤也该沸腾了,转成中火咕嘟着,把整条煎好的鱼直接放进汤锅,滋啦一声,白气就冒了上来。

火候的把控很关键。大火滚五分钟后马上转小火,让汤面保持刚冒蟹眼泡的状态。至于盖不盖锅盖,曾有两派争论不休。我试过多次,发现半掩着盖子最好。熬四十分钟左右,汤色会从浑浊变得清亮,浮油结成金珠子般的小团。

韭菜要在最后三分钟才下锅,把青叶子切成半指长,抓一把撒进去,不用搅拌,用汤勺划两圈就行。那清香味是往上飘的,一搅就全沉底了。要是先炒韭菜再入汤,纯属多余。

起锅前要不要撒盐?老师傅曾瞪着眼睛拍我的手背,让我把盐罐子放下,先尝汤头。当羊肉的醇厚裹着鱼鲜在舌头上滚动时,再捏一撮井盐。盐放少了鲜味出不来,放多了又会压住韭菜香,分寸全靠舌头来把握。

盛汤也有讲究,先把粗陶碗烫热,羊肉垫在碗底,整条鱼卧在上面,汤从碗边缓缓倒进去,别浇在鱼身上。翠绿的韭菜浮在琥珀色的汤面,热气带着山野的气息直往鼻子里钻。

第一次做难免会翻车。汤发浑,是火太大了;腥味重,是鱼没煎透;韭菜发黄,是下锅太早。我还试过用电磁炉做,结果熬出一股铁锈味,看来有些老方子还就得用柴火灶才行。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