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地三鲜这么烧才对,油亮入味有窍门

那年冬天在乡下亲戚家的灶房,看婶子做地三鲜,油锅里滋啦作响的动静至今难忘。土豆、茄子、青椒混在一起炒,端上桌比肉还抢手,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回家试了三回才摸透门道,头两次不是茄子吸油像海绵,就是青椒软塌塌没了精气神,锅台上黏糊糊的糖汁还得费劲刮半天。

食材处理有讲究

关键得从切菜开始下功夫。土豆别切太薄,指甲盖厚度最耐炸,切成滚刀块也可以,保留棱角才能更好地挂住汤汁。青椒掰开去籽,用掰的方式比切要好,断面粗糙更容易裹住味道。茄子处理起来最费心思,紫皮茄子削不削皮看个人喜好,懒得处理的话留着皮也行,但用盐腌制这一步绝不能省。用粗盐抹匀茄子,放置十分钟,能看到水珠渗出来,用纱布一攥,重量差不多能减轻一半。这方法不仅省油,炒的时候也不会烂成泥。

分档炸制是关键

炸食材的油温要分两档。土豆块需要中火慢炸,把筷子扔进油里,看到有细泡往上蹿就可以下土豆了,炸到边角焦黄带脆壳,捞起来时还保持硬挺的状态就好。茄子要用高火快炸,油锅冒青烟时倒入茄子,“哗” 的一声响就对了,二十秒后捞起,表皮微微发皱即可。青椒过油只是走个过场,十秒就足够,保住翠绿的颜色最重要。有人图省事把所有食材放一锅炸,结果青椒蔫了,茄子还没炸透,白白糟蹋了好食材。

调味汁与翻炒技巧

调味汁要提前兑好,忙起来可没时间临时调配。两勺生抽提鲜就够了,半勺老抽调色,糖要比盐多放小半匙 —— 胶东人烧菜就喜欢这种咸里带甜的口味。水淀粉别太稠,搅拌后能挂住勺子背就行。对了,蒜片要多准备些,用油爆香时那股焦香味,少了它整道菜就少了三分魂。

最后翻炒是重头戏。锅底留一点点炸过蔬菜的油,烧到冒烟后放入蒜片,“滋啦” 一声,蒜片炒出金黄边就立刻倒入蔬菜。这时候手脚要快,左手倒料汁,右手颠锅,等汁水 “噗噗” 冒泡裹住食材就赶紧收手,多炒十秒青椒肯定发黄。装盘别磨蹭,趁热吃才能尝出茄子芯的软糯、土豆边角的酥脆,还有青椒缝里渗出的微甜汁水。

也曾试过加干辣椒段,和蒜片一起在油锅里爆香,香味是有了,但抢了蔬菜本身的味道。本地的小尖椒倒是合用,青红椒混着切圈撒进去,辣味隐隐约约的,配着烙饼吃绝了。剩菜别回锅,放在饭盒里闷一夜更入味,清早用来拌面条,呼噜呼噜地吃,比新做的还带劲。

说到底这道菜吃的就是烟火气,油汪汪、亮晶晶才够味。讲究健康的人可以少放点油,茄子腌透后直接下锅生炒,就是得多翻腾防止糊底。厨房新手别怕费油,第一次按老法子做准没错,端上桌保证能吃下三碗饭。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