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草药跨越丝路:中医如何成为中乌民心相通的纽带

踏入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的中国 — 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中心,一股混合着多种药材的独特香气便萦绕身旁。墙上,中医理论的图文阐释、细致的经络模型,以及针灸穴位示意图,无声诉说着 “望闻问切” 的古老东方智慧。在临床示教室内,一位乌兹别克斯坦医师专注地为患者把脉诊断,这幅画面生动展现着,历经千年的中医文化,正在丝绸之路上开启崭新篇章。

这一切,都是 2023 年《中国 — 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 “推动建设中医药中心,开展草药种植及加工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倡议结出的硕果。2024 年 9 月,新疆医科大学迎来首批攻读中医硕士专业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这群怀揣热情的年轻人,为 “健康丝路” 注入蓬勃朝气,也为中医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带来全新可能。

25 岁的西罗吉丁・乌米罗夫,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

卡什卡达亚州。自幼对传统医学兴趣浓厚的他,考入塔什干国立医科大学传统医学系。2023 年,他前往新疆参加中医针灸、推拿等多学科培训,自此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到中国,深入钻研中医骨科领域。

“中医的深厚底蕴与精妙理论,深深吸引着我!” 乌米罗夫感叹道。在中国,他跟随经验丰富的导师,系统学习中医骨科知识与技术,并积极尝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诊疗中。导师方锐对他充满期待:“我们着重培养他的临床实操能力,希望他学成回国后,能成为传播中医文化、推动乌兹别克斯坦传统医学进步的关键力量。”

同样满怀热忱的,还有 23 岁的卡姆龙别克・盖布拉耶夫。从撒马尔罕国立医科大学毕业后,他也来到新疆医科大学深造中医。“刚开始练习针灸时,我总害怕下针太深。但导师教导我,‘手如握虎,心无旁骛’的专注态度,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 盖布拉耶夫展示着手臂上针灸练习留下的痕迹,眼神坚定地表示,未来学成回国,要在家乡开办中医诊所,用中医为当地百姓带去健康。

然而,中医学习并非一帆风顺。盖布拉耶夫的导师李永凯发现,这些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针灸实践环节,他们难以精准把握针刺的深度、角度和力度,时常出现下针迟疑的情况。李永凯分析道:“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中医理念和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

即便困难重重,也无法阻挡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们对中医学习的热情。在中国 — 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中心,扎赫罗・米尔赛伊多娃和同学们系统学习针灸、推拿、中药学等课程。在一次次临床实践中,他们见证了中医为患者缓解病痛、改善健康状况的神奇疗效。

“我们正计划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乌兹别克斯坦的疾病治疗与预防准则。我还希望开展研究,探索中医对中亚地区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推动中医在本土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米尔赛伊多娃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她坚信,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必将在乌兹别克斯坦落地开花,惠及更多民众。

乌兹别克斯坦前文化体育部部长图尔苏纳利・库兹耶夫指出,中医凭借银针草药,不仅传递着精湛医术,更架起了两国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 — 中亚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从中医药中心的实践,到留学生们的求学之路,中医正以独特的魅力,在丝绸之路上续写着中乌友好交流、民心相通的崭新篇章 。里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