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凛冽的山风掠过帕米尔高原,裹挟着高原特有的清冷气息,涌入新疆乌恰县沙布尔・苏木那洪的打馕店。阳光透过窗棂,在店内投下斑驳光影,映照出一幕温馨的对话场景。
“叔叔,你们穿的红衣服都一样吗?” 店主的小孙子仰着稚嫩的脸庞,好奇地望向塔里木油田新员工贺翔飞。不善言辞的贺翔飞蹲下身,目光柔和:”是啊,我们都是给大家送温暖的石油人。” 此刻,沙布尔正专注地在天然气灶前烤制馕饼,跳动的蓝色火苗将面饼烘烤得金黄酥脆,香气四溢。
贺翔飞指着跃动的火焰问道:”大叔,用上天然气后,生活方便多了吧?” 沙布尔笑容满面,兴奋地比划着:”这日子啊,就从轻轻一按开关开始!每天清晨听见 ‘ 咔嚓 ‘ 点火声,心里就觉得踏实。” 他的话语,牵出一段往昔岁月的回忆。
曾经,沙布尔和老伴经营着一家烤包子店,生火却是每日最艰难的事。天未亮就要起身,烟熏火燎的厨房常让两人咳嗽不止。寒冬时节,整条街餐馆同时生火,浓烟遮天蔽日,连眼睛都难以睁开。直到 2014 年阿克莫木气田建成投运,这一切悄然改变。源源不断的天然气输送至此,彻底改写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篇章。
“这天然气,亚克西得很!” 沙布尔竖起大拇指赞叹。如今,即便老伴要兼顾生意与照顾孙子,有了便捷的天然气,生活也从容许多。”以前洗澡是过年才有的奢侈,得省着柴火牛粪做饭。” 老伴接过话茬,”现在水龙头一拧,热水就来,日子舒坦得很!” 老两口曾担心冬季供气紧张,可气田二十年如一日稳定输送,从未让他们失望。
数据见证着气田的成长:20 年间历经 4 次产能扩建,日产量从 40 万立方米跃升至峰值 200 万立方米,累计产气突破 50 亿立方米。稳定的供气让孩子们告别添柴烧火的时光,得以安心学习;老人们不再为取暖忧心,温暖度过每个寒冬。
沙布尔轻轻调节火焰,感慨道:”这蓝色火苗背后,是你们石油人的辛苦付出啊!” 贺翔飞望向窗外,高原的风掠过他身上鲜红的工服,也吹动着他心中的骄傲与责任。在帕米尔高原的蓝天白云下,石油人的坚守与牧民的幸福,正被这蓝色火焰紧紧相连,共同书写着温暖的时代故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