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里,不少人养成了每日运动的习惯,尤其随着年龄增长,总觉得不活动就浑身不自在。“运动有益健康”“运动能助长寿” 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很少有人知道:选对运动能为生命 “加分”,选错运动却可能悄悄透支寿命。比如 “走路是最佳延寿运动”“爬山是最差折寿运动” 这类说法,究竟是否有科学依据?日前,一项覆盖超 9.5 万人的最新研究,清晰列出了 “最佳延寿运动” 与 “最差折寿运动” 名单,为大众科学锻炼提供了明确指引。
一、权威研究揭秘:不同运动对寿命影响差异显著
2025 年 4 月,国际期刊《老年科学》(GeroScience)刊发了一项重磅研究 —— 研究团队分析了全球超 9.5 万名运动员的数据,涵盖 44 种不同运动项目,通过计算运动员 “寿命增量”(实际寿命与同国家、同性别、同时期人群预期寿命的差值),得出运动与寿命的关联结论。若 “寿命增量” 为正,说明该运动能让人比普通人活得更长;若为负,则意味着运动可能缩短寿命。
研究中,男性运动员占比更高,女性运动员数量相对较少,但两类人群的运动效果差异明显,尤其在 “延寿” 与 “折寿” 运动的划分上,呈现出鲜明区别。
(一)男性:撑竿跳、体操成 “延寿王者”,排球、相扑需警惕
数据显示,男性运动员平均比普通男性多活 3 年左右,但不同运动的 “延寿力度” 差距悬殊:
- 顶级延寿运动:撑竿跳、体操效果最突出,能让男性平均延寿 8 年以上;击剑、射击射箭、网球 / 羽毛球紧随其后,可延长寿命 5-6 年;田径、竞走、跑步、板球也有不错效果,能多活 4-5 年。这类运动多为 “混合型运动”,既需要心肺耐力支撑,又能锻炼肌肉力量与协调性,相当于给健康 “双重加持”。
- 延寿效果有限运动:足球、篮球、美式足球等大众熟悉的运动,对男性寿命的提升作用较弱,仅能延长 1-2 年。
- 潜在折寿运动:排球、相扑反而可能缩短男性寿命,平均减少 5-10 年。研究推测,这类运动要么对抗性过强易导致伤病,要么对体重、身体负荷要求过高,长期下来会加重身体负担。
(二)女性:挥拍运动最护命,篮球、游泳需 “区别看待”
与男性相比,女性运动员的整体延寿效果更温和,且部分运动的影响与男性截然相反:
- 最佳延寿选择:网球、羽毛球等挥拍类运动,以及高尔夫球,能让女性平均延寿 3 年左右,是女性群体中效果最显著的运动类型。
- 需规避的风险运动:篮球对女性寿命的负面影响最大,平均缩短 6 年;乒乓球、板球次之,会减少 4-5 年寿命;就连常被认为 “健康无害” 的游泳、滑雪,对女性也有轻微折寿作用(约 1-2 年)。
研究团队分析,女性延寿效果弱于男性,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女性本身平均寿命更长,“提升空间” 相对有限;二是女性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可能超出身体耐受范围,反而引发健康问题;三是男女生理差异(如激素水平、代谢特点)及饮食习惯不同,也会影响运动对寿命的作用。
二、普通人怎么选?3 类运动最适合日常延寿
研究中提到的撑竿跳、击剑等多为专业运动,对普通人而言门槛高、难以开展。结合研究核心结论(“混合型运动”“挥拍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最利于延寿),推荐 3 类适合大众的日常锻炼方式,既能兼顾效果,又安全易坚持。
(一)挥拍类运动:羽毛球、乒乓球,老少皆宜
挥拍运动在多项研究中均被证实对男女延寿都有帮助,能高效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肩颈手臂肌肉力量,还能提升身体协调性与反应速度,且场地要求低、上手快:
- 羽毛球:无论是小区空地还是专用球场,只需一副球拍、一个球就能开展,运动强度可根据自身状态调整 —— 老人可慢打休闲,年轻人可快打竞技,适合全年龄段人群。
- 乒乓球:需注意,研究中乒乓球对女性的 “折寿影响” 仅针对职业运动员(高强度训练、频繁竞技),普通人日常打球完全无需担心。它属于低冲击性运动,对关节友好,还能锻炼眼手配合能力,尤其适合久坐办公的人群。
(二)混合型运动:瑜伽、普拉提、自重训练,在家就能练
撑竿跳、体操的延寿关键,在于能同时锻炼力量、柔韧性、平衡感与心肺耐力。普通人可选择以下 “平替” 运动,在家就能完成:
- 瑜伽:融合了拉伸、力量训练与呼吸控制,能改善身体柔韧性、增强核心肌群力量,还能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特别适合久坐导致腰背不适的人群。
- 普拉提:主打核心肌群(腰腹、背部)的控制与训练,能纠正不良体态、预防腰背疼痛,动作温和且针对性强,女性、中老年人都能练。
- 自重训练:无需器械,深蹲、跪姿俯卧撑、平板支撑、弓步走等基础动作,就能模拟体操的力量训练效果,增强全身肌肉力量。比如每天做 3 组平板支撑(每组 30 秒)、15 个深蹲,就能有效提升身体基础素质。
(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护心又护关节
有氧运动能强健心脏、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控制体重,是健康的 “基础保障”。选择时需注意 “中等强度”(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 60%-70%),推荐 3 种安全系数高的方式:
- 快走 / 健步走:堪称 “最无门槛的延寿运动”,每天坚持 30-60 分钟,速度以 “能跟上节奏、微微出汗” 为宜,对关节冲击小,老人、超重人群都能轻松参与。
- 慢跑:适合关节健康的人群,建议从 “快走 + 慢跑” 结合开始,逐渐增加慢跑时长,避免突然高强度运动导致膝盖损伤。
- 游泳:虽然研究中游泳对女性有轻微折寿影响,但仅针对竞技性训练。对普通人而言,游泳是低冲击性全身运动,能锻炼到四肢、躯干几乎所有主要肌群,尤其适合有关节炎、体重较大或术后康复的人群。
三、关键提醒:避开 “折寿” 风险,运动前先做好 3 件事
想要通过运动延寿,除了选对项目,还要避开 “误区”,避免因不当运动反而伤身体:
- 不盲目追求 “高强度”:普通人运动以 “舒适、微出汗” 为原则,无需模仿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甚至引发心血管问题。
- 关注身体信号:运动中若出现胸痛、头晕、呼吸困难等不适,需立即停止休息;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 避免 “单一运动”:长期只做一种运动(如每天只跑步)可能导致肌肉失衡,建议结合 “有氧运动 + 力量训练”(如跑步 + 深蹲),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运动的核心是 “为健康服务”,选对适合自己的方式,坚持适度锻炼,才能真正发挥 “延寿” 作用。这份运动榜单不是 “绝对标准”,而是提醒大家:科学运动比 “盲目运动” 更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才能让运动成为健康的 “加分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