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难解的干燥:警惕干燥综合征

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身体干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多喝水。然而,有一种特殊的干燥状况,即便大量饮水也难以缓解,甚至还可能在不经意间损害内脏,对健康构成威胁,这就是干燥综合征。

免疫系统“误攻”引发干燥

干燥综合征属于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简单来讲,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认知偏差”,错误地对产生唾液和泪液的腺体,像唾液腺、泪腺等发起攻击,使得这些腺体的分泌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口干、眼干等症状。它是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第二大常见自身免疫病,虽然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但年轻人和男性也并非与之绝缘。而且,干燥综合征的危害远不止口干、眼干这么简单,免疫系统的紊乱还可能波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

中医视角下的发病机制

从中医理论来看,干燥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就好比一棵大树逐渐枯萎。此病以阴津亏虚作为发病基础,就如同大树的根系受到损伤,无法正常吸收水分。这可能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养护不当,致使肺、脾、肾等脏腑的阴液出现亏损,就像有些树天生根系不够发达,又或者遭遇了长期的干旱,树干和树叶自然就会干枯。在此基础上,阴虚会生内热,或者因情志因素化火,又或者是脾胃积热,这些燥热之邪就如同烈日的暴晒,会加速津液的耗伤,就好像在烈日的烘烤下,原本就缺水的大树水分蒸发得更快。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津液输布障碍的情况。脾失健运会导致津液化生不足,肺失宣降会造成津液布散障碍,肝失疏泄会引起气机不畅,痰瘀阻络则会使津液运行受阻。这就如同灌溉系统出现故障,水泵动力不足(对应脾虚)、水管堵塞(对应痰瘀)、喷头损坏(对应肺失宣降),使得水分无法输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不容轻视的身体预警

如果长期存在以下一组或多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持续难以缓解,那么建议及时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口腔方面,进食干性食物时需要借助水才能送服,夜间常常因为口干而醒来,还可能伴有多发龋齿或者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眼部症状以持续性眼干并伴有明显的异物感为主要特征,常常还会出现眼部烧灼不适,有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波动或者进行性下降。鼻咽部会出现鼻腔干燥易出血,咽喉部干燥引发持续性干咳,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系统性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疲劳和关节肌肉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反复腮腺或颌下腺肿大,实验室检查可能会发现难以解释的低钾血症或者皮肤紫癜等异常表现。

中医药调养有妙招

虽然干燥综合征目前还不能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缓解临床症状,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其治疗机制主要遵循整体调节、标本兼治的原则,以滋阴生津、润燥解毒、祛瘀通络为基本的治疗大法。

除了进行辨证论治并内服中药之外,患者还可以在家采用以下中医养生方法来缓解干燥症状。比如中药食疗方,石斛甘菊饮(取石斛9克、枸杞子6克、菊花6克、乌梅2枚,煎汤代茶饮用)适合眼干人群;桑椹枸杞饮(取桑椹干9克、枸杞子9克,煎汤代茶饮用)适合口干人群;乌梅甘草汤(取乌梅3 – 5枚,生甘草3 – 5片,煎汤代茶饮用)适合口干人群;沙参玉竹润燥饮(取北沙参9克、玉竹6克、麦冬6克、陈皮3克,煎汤代茶饮用)适合咽干人群;银耳莲子羹(取泡发银耳1朵撕成小片,与莲子同煮至软烂黏稠,可加枸杞子数枚及适量冰糖调味)能滋阴润燥。中医外治法方面,有中药熏眼(取菊花9克、密蒙花9克煎汤取汁,先熏蒸后湿敷双眼),以及穴位按压(承浆穴按揉1分钟缓解口干;睛明穴、攒竹穴、四白穴各按揉1分钟缓解眼干)。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