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洛江:以 “六新” 深化河湖长制,书写水生态保护新答卷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坚定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始终如一地深化河湖长制,凭借 “六新” 举措激发水生态治理的效能 —— 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百姓的 “幸福河”,每一片水域都成为映照发展的 “生态镜”。其探索形成的多项经验得到了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宣传推广,2024 年洛江区的河长制工作还荣获福建省河湖长制 “正向激励” 奖励,为区域水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创新机制,打造长效治理 “新样板”

洛江区坚持高位推动,实行党政 “双河长” 制度。在区总河湖长的示范引领下,各级河湖长、河道专管员常态化开展巡河工作,近年来已形成 “巡河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的全闭环机制。为提高治理效能,该区还建立了河湖问题治理专题调度工作机制,总河长、流域河长不定期召开调度会,精准解决河湖治理中的 “老大难” 问题;创新推行河长制 “百分制” 月度考评,压实基层河长的责任;强化对河道专管员的履职奖惩与联动监督,为长效治理打下坚实的保障基础。其中,调度护河湖安澜、“百分制” 月度考评等工作方法,被《中国水利报》报道。

正本清源,全力攻坚治理 “新任务”

在筑牢长效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洛江区进一步聚焦源头治理,以切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流域河湖水质提升这一 “新任务” 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该区围绕河湖水质提升精准发力:一方面深化农业 “面源” 污染、畜禽粪污整治,持续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染和工业企业污染问题,从源头切断污染源的输入;另一方面同步推进中小流域治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水资源管理等 “四个专项” 行动。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 1.6 亿元,用于完成 9 公里河道清淤疏浚、37 个农污项目建设、12 座污水提升泵站新建(改造),以及一批水质提升基础设施改造,系统推进水生态环境的全方位治理与品质提升,让辖区的水生态环境焕发出新的活力。正是依靠这一整套完善的河湖长制工作机制,洛江区 2024 年水质改善明显,不仅获得市级专项奖补,更让碧水清波成为流域的常态。

深化 “河湖长 +”,迈出河湖管护 “新步伐”

在源头治理筑牢碧水根基的同时,洛江区进一步拓展河湖管护的路径,通过深化 “河湖长 +” 模式,为河湖管护注入多种动能,迈出协同治理的新步伐。

洛江区积极拓展 “河湖长 +” 模式的内涵与外延,在 “河湖长 + 党建” 的深度融合中,组织党员志愿者带头参与河湖管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用红色力量凝聚起护水的合力。

同时,借助 “河湖长 + 公检法” 模式,联动检察联络室、法官工作室、河湖警长联络室,从严从速打击侵占、破坏河湖的违法行为,去年以来,全区累计教育劝离群众 68 人次,签订《承诺书》28 份,立案查处涉水违法案件 1 起,形成了有力的震慑;依托 “河湖长 + 联合执法” 机制,与周边县区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织密跨区域共建共管共治网络,有效破解了区域河湖治理的难题。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