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三亚 “崖州样本”:看技能人才培养如何突围破局

在海南全力推进 “技能自贸港” 建设的征程中,一组亮眼数据引发关注:截至 2025 年 5 月,海南省技能人才总量飙升至 91 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 13 万余人,提前一年超额完成 “技能自贸港” 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这份成绩单的背后,三亚市崖州区探索出的人才培养 “崖州样本” 功不可没,其独特模式为技能人才培育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罗行策,一位来自三亚市崖州区农村的普通妇女,命运因一场 “南繁种农” 技能培训而改写。参训后,她顺利进入南繁基地务工,拥有了稳定收入,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罗行策并非个例,在崖州,无数劳动者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人生转变,“南繁种农” 群体成为当地以全域培训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的生动写照。

《“技能自贸港” 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曾明确规划,到 2025 年底,全省新增技能人才 15 万人以上,技能人才总量达 80 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达 12 万人以上。然而,海南凭借高效推进与创新实践,早在 2024 年 9 月便提前达成这一目标。持续增长的人才数据,彰显着海南技能人才队伍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全域培训:激活人才潜能的 “双引擎”

在三亚市崖州区南繁生产基地,“南繁种农” 徐亚妹与工友们熟练地进行着玉米选种工作:剥粒、筛选、装袋、贴标,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谁能想到,如今的熟练工,过去却一工难求。徐亚妹坦言:“参加崖州区免费的‘南繁种农’培训后,我掌握了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收割的全流程技能。培训前我只能打零工,现在却被基地聘用,收入稳定多了。”

技能培训的魔力,不仅体现在 “南繁种农” 领域,电工陈其文同样从中受益。从区电工技能培训班结业后,他成功入职学校,捧起 “五险一金” 的 “铁饭碗”,眼中满是幸福与自豪。

崖州的技能培训为何能精准激活城乡劳动力潜能?崖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博阳揭晓答案:“我们推行‘党建引领、人才助力、产业互动’运作模式,秉持‘壮大基础、梯队建设、分级培养’思路,致力于让 16 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对干部开展系列培训,提升其服务技能人才的能力。”

崖州区副区长徐辉进一步阐释全域培训内容:“依托海南南繁事业优势,我们发挥职业能力培训主体作用,培训涵盖农村劳动力转移、南繁种农、行业企业培训和干部队伍培养,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叠加效应:走出体系化与品牌化之路

在崖州的田间地头,四季更迭间农作物轮番生长,而劳动者的命运也在悄然改变。“南繁种农” 梁付余感慨:“参加培训前找工作难、工资低,拿到结业证书后,我迎来了‘用工优先、待遇提高’的新阶段。”

数据印证着 “崖州样本” 的成功。2024 年,崖州区开展技能培训 377 期,累计培训 17167 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涵盖互联网营销师、茶艺师等多个市级职业技能培训;“南繁种农” 培训也有序开展;行业部门培训与机关事业单位、村和社区人才队伍培养同步推进。2025 年,培训持续升级,截至目前,17 个部门(单位)已开展全域职业提升培训 49 期,培训 2041 人次。

深入剖析 “崖州样本”,其在体系化与品牌化方面成果斐然。体系化上,采用 “全域培训 + 全产业链” 模式,培训覆盖多元类型并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干部培训为人才培育筑牢组织与服务根基;品牌化上,遵循 “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原则,“南繁种农” 劳务品牌借助 “产学研用” 一体化发展,在海南劳务品牌交流推介活动中大放异彩。

优化升级:推动技能人才量质齐升

“崖州样本” 的成功经验,正辐射带动海南全省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技能培训、举办大赛、出台政策等多重举措,海南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崛起。

技能大赛成为产教融合的关键纽带。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海南省技师学院学生林赞步在塑料模具工程项目中斩获银牌,荣获 “全国技术能手” 称号。类似的技能比拼在海南不断上演,激发着劳动者提升技能的热情,“传帮带” 机制更让技能人才的示范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政策保障为技能人才成长保驾护航。《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自今年 6 月 1 日起施行,明确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互通渠道,支持企业自主开展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为技能人才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人才是第一资源,技能是立业之本。” 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局长赵微表示,海南将持续完善人才机制,健全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体系,营造尊重技能的浓厚氛围,加快打造人才汇聚、技术创新的自贸港新高地。“崖州样本” 的经验,正为海南技能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着自贸港建设的人才新篇。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