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桑涧镇:“送戏进万村” 开演,传统文化润民心,点亮乡村振兴路

为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丰富基层群众精神生活,定远县桑涧镇近期将文化惠民工程 “送戏进万村” 文艺演出搬进各村(社区)文化广场。一场场融合传统韵味与乡土情怀的演出,不仅为村民带来了视听盛宴,更让传统文化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动能。

一、戏聚乡村:广场变戏台,好戏暖民心

每到演出日,桑涧镇各村的文化广场便热闹非凡 —— 红色的幕布缓缓拉开,专业戏曲演员身着色彩绚丽的戏服登场,在锣鼓、胡琴的伴奏声中,一场场经典剧目选段轮番上演。演员们台风稳健,一招一式尽显功底:或甩袖转身,将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或唱腔婉转,高低起伏间传递出戏曲的独特韵味,《天仙配》《女驸马》等家喻户晓的选段,更是让现场村民倍感亲切。

广场上,村民们早早搬来小板凳围坐一圈,老人带着孩子、邻里结伴而来,目光紧紧追随着舞台上的表演。遇到熟悉的唱段,不少村民忍不住跟着轻声哼唱,偶尔还会为演员的精彩亮相鼓掌叫好。“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戏,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专业演出,还能跟老伙计一起聊剧情,太开心了!” 桑涧镇桑北村村民李大爷一边拍手,一边笑着说道。演出间隙,演员们还会走下舞台与村民互动,询问大家喜爱的剧目,现场氛围热烈又温馨。

二、文化赋能:传统入生活,传承有新意

“送戏进万村” 活动的意义,远不止 “看一场戏”—— 它让原本存在于剧场、电视里的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演出选取的剧目多为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既保留了戏曲的传统唱腔与表演精髓,又贴近乡村生活语境,让村民在欣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对年轻一代而言,这样的演出更是一次难得的 “传统文化启蒙”。桑涧镇年轻村民王女士带着 7 岁的女儿来看戏,孩子好奇地指着演员的戏服问:“妈妈,她们穿的衣服好漂亮,唱的是什么故事呀?” 王女士借着演出,给孩子讲解戏曲里的历史典故与传统美德,“以前孩子对戏曲没兴趣,现在近距离看了表演,反而主动问东问西,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说教管用多了。”

此外,演出还为乡村文化传承搭建了桥梁。部分村子的文艺爱好者在看完演出后,主动向专业演员请教唱腔技巧,甚至组建起村级戏曲兴趣小组,计划将传统戏曲与乡土故事结合,编排属于自己的小剧目。这种 “专业引领 + 群众参与” 的模式,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有了新的传承载体。

三、惠民助振兴:文化添活力,乡村更有魂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桑涧镇通过 “送戏进万村” 活动,以文化惠民为切入点,不仅满足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凝聚了乡村人气、激活了乡村活力。以往农闲时村民多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如今文化广场成了 “新地标”,看戏、聊天、交流的过程中,邻里关系更融洽,乡村的 “烟火气” 与 “文化味” 愈发浓厚。

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表示,后续 “送戏进万村” 活动还将结合村民需求,增加黄梅戏、庐剧等地方戏曲品种,同时融入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主题内容,让演出既 “有传统味” 又 “接乡土气”。“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文化真正扎根乡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软实力’,让村民不仅日子过得富足,精神上也更充实。”

如今,在桑涧镇的乡村大地上,“送戏进万村” 已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每场演出落幕时,村民们总是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次的文化盛宴。这场跨越舞台与生活的 “文化对话”,正以最贴近民心的方式,为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乡村焕发出新的光彩。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